海昏侯国除诏书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日前,海昏简牍研究团队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据诏书整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诏书记录了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其中一些内容为史之未载,如刘贺的去世时间

海昏侯国除诏书
诏书木牍形制为汉一尺,书写格式为两行,书写文字为隶书,是标准的罪免诏书国除诏书的流程为地方官员提议中央官员会议皇帝同意后成为最高意志向地方逐级传达,有着清晰的成文过程与确切的转发记录,基本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汉代高等级文书成文流程与传达体系
杨博介绍说,国除诏书提供了刘贺及其家族的史实,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的基本状况刘贺九月乙巳死,昌邑王国合六县以为国,海昏侯国数水旱,多灾害等均为史之未载,可补《汉书》记载之缺失研究人员推断,刘贺死于九月乙巳,即公元前59年的九月初八,当时使用的历法是武帝朝新造的太初历
诏书中还明确记述了刘贺去世后豫章太守廖为海昏侯国存灭的上书,大鸿胪初上子充=国=疾死复上子奉=亲=复疾死是天绝之,可与《汉书·武五子传》的内容相印证而结合国除诏书下发到豫章郡的时间十月甲申,可推算由刘贺及其两个儿子刘充国,刘奉亲的去世,到海昏侯国除国的时间间隔前后不到四十天
汉代郡国并行,诸侯国众多,其中不乏因各种原因被除国者《汉书·武帝纪》中曾记载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元鼎五年九月,汉武帝下诏将百余位诸侯直接除国,并不需要奏议,但海昏侯国的除国显然有很大不同,不仅经过群臣奏议,还要百官列名
其中一枚木牍上的文字为愿下公卿博士议制曰下丞相博士中二=千=石=臣吉臣望之臣昌臣这里的制代表皇帝,制曰下某官是皇帝批示的一种程式木牍的大致意思是:汉宣帝下诏书给丞相和博士等中二千石,二千石的高官,要求召开公卿会议讨论海昏侯国除国事宜研究人员认为,吉望之分别是汉宣帝时期麒麟阁十一功臣中的丞相丙吉和御史大夫萧望之可见诏书内容不仅涉及了当时朝廷的大部分高官,还隐含了汉宣帝的政治权谋,是宣帝一朝政治生态的实况体现
据杨博介绍,国除诏书的整理仍在进行中有关刘贺家族与海昏侯国的史实,汉代官文书制度与汉代诸王列侯制度等问题,未来会有更多发现
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蒋洪恩教授表示,经研究团队鉴定,从海昏侯刘贺主墓粮库中提取的植物遗存种类为稻,粟,麻,甜瓜和梅。这为追溯西汉先民的农业活动与植物利用,反映当时的丧葬制度,以及墓主人的饮食偏好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快来看看2000年前海昏侯国的地上农作物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