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乡愁跃然纸上
侨批既是时代的记忆,也是亲情,乡情,国情的记录,见证了侨乡发展的变迁最近几天,白眉侨批馆负责人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白眉侨批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是福州首家民营侨批馆展出的珍贵侨批展示了侨乡文化,记录了华侨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侨批源于闽南语,批意为信,是华侨通过民间渠道,金融,邮政机构向在华家乡的家人汇款,寄信的统称2013年《华侨审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是著名的侨乡,而白眉村则是著名的侨乡村里有1300多人,包括800多名外地的乡亲
60岁的归侨尹柯告诉记者,白眉村曾经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村民以务农为生上世纪90年代,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带着家人去海外打工2019年,他回国定居,家乡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这个村庄美丽又受欢迎,‘钱景’满座他是这么说的
周小川说,白梅村的村民过去大多在国外谋生,对华侨的认可有很深的理解他们当时手里还保存着一些信件和汇款凭证非常欢迎当地村民在白眉村建华侨审批博物馆
2008年,周小川开始在福建和广东分批收集和研究华侨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2000多批在周小川看来,几千批华侨的聚集,就是一部华侨移民创业的历史
记者看到,在白眉侨批馆的展厅里,展出了100多件民国至90年代的侨批在这些泛黄的侨批中,既有来自父母的简短倾诉,也有来自家国情怀的叹息其中,白梅村华侨写给同镇老人陈的两封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周小川介绍,这两封信很好地表达了乡愁和对游子的爱信中说要寄回2万美元建小学,然后提到了当时中国年轻人和美国年轻人的差异,以及培养中国人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必要性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华侨华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华侨见证了侨乡的发展变化周小川感慨地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华侨来信逐渐消失他希望通过建图书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以此为生的华侨,有利于出国旅游的人回来寻根,也可以成为游客和村民了解华侨认可的窗口
白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昌义介绍,2019年,白眉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去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目前,白眉村正与福建省尚萌公益基金会,智慧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侨批基地,继续打好侨牌,弘扬侨精神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