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

担任文化管家两年来陈颖斌几乎每天都会为村民安排各类培训课

2022-01-06 19:44: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7710   

一,二,三,走,面带微笑,背要挺直!1月4日,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文体中心二楼舞蹈房内,新年第一场舞蹈课程如期开班文化管家陈颖斌与专业老师一道,耐心陪村民练习走步

担任文化管家两年来,陈颖斌几乎每天都会为村民安排各类培训课戏曲,腰鼓,书画,合唱村民的文化生活满满当当

有了文化管家,新塘街道的转变是实实在在的2020年,该街道文化工作排名就从全区倒数第一跃升至中上游,街道一年投入文化经费总额从原来的几十万元升至500万元

2018年底以来,萧山区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以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效能不高,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文化管家专指具体委派到基层的文化服务专业人员,他们向群众提供管家式的文化服务,包括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文艺专业培训,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等过去3年,26位文化管家助力当地策划文化活动460余场,组建文化团队532支,艺术培训超1万小时,服务群众超50万人次

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管家如何助力文化惠民精准抵达基层,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如何拓展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萧山区这3年的探索,给人启示

政府买单聘管家

如今萧山区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在以前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超平依然记得3年多以前第一次来到萧山河上镇凤凰坞村调研时看到的情景: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文化礼堂设施齐全,但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偶有村民过来下下棋,村干部说,大家忙着挣钱,对文化活动没什么兴趣。

在当时的萧山,文化礼堂利用率低,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无感,凤凰坞村不是个例与发达的经济相比,公共文化尤其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一度成为萧山的一大短板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萧山亟需破解

转变,始于2018年在萧山区的一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研讨会上,痛点再次被提及必须找个具体的工作抓手,不痛不痒就不管用与会者下决心改变现状当年4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的指导下,萧山专门组建了调研组,计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解决方案

文化生活人气不旺,品质不高,究竟缺了哪一环。

萧山区文化馆馆长李萍经常到村镇开展文化服务,有深切感受:文化下乡,萧山一直在做,但细细盘算,全区共500多个村社,文艺团体轮流到各个村演出,每个村每年只能分配到一两场,热闹一两天就过了而且演出队伍演完就走了,和村民之间缺少互动,文化看似送到了基层,却始终难以送到村民心坎上李萍坦言,长此以往,很难培养起村民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更别说自己组建起文艺团队了

人才缺乏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调研组观察到,服务于乡镇文化馆的文化管理员,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起来的,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对百姓文化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能不能引入更专业的第三方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社会多元投入机制,萧山结合本地需求,探索打造了文化管家项目——

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文化机构按照需求清单,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为阵地,让老百姓享受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包括人员服务及培育社团,培训课程,组织演出,礼堂特色品牌打造等这份需求清单,针对的正是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难题

2018年底,项目启动,在戴村镇,河上镇,闻堰街道3地试点推行实践初见成效后,萧山区决定从2019年12月开始,每年投入500万元经费来采购文化管家服务,使文化管家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化,制度化与常态化

政府借力发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成为文化管家项目的最大亮点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认为,该模式最大价值在于打破以往政府主导‘办文化’的固有思路,以社会化的方式搞活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村民抢爆文化课

好似架起一座桥梁——政府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意愿和要求,百姓对文化生活有更高需求,文化管家在中间提供专业服务。前不久,带有沉浸式演出元素的越剧版《金粉世家》在南京大华大戏院群剧场上演,观众忽而是欣赏剧作的看客,忽而又是剧作中的角色。

这些由服务公司专门招聘的管家,整体年轻化,有学历,有才艺,且对文化工作抱有热情全区26名管家中,17人是90后,18人拥有本科学历,多位毕业于宁波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

依托萧山区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他们每周花1天在区文化总馆参加培训,交流,提升业务能力,其余4天,下沉在镇街文化中心,村社文化礼堂进行驻点服务,工作内容包括组建文艺团队,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联系专业教师为村民安排课程等。。

高效顺畅的背后,更有一套扎实的服务体系文化管家在前线,从事的主要是一些对接,服务工作,背后还有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结合的资源调配体系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汪春霞告诉记者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选择当地的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公司合作,萧山区看中的正是其优质的团队实力,师资资源,创作能力等

管家在基层服务,对接村民文化需求,我们调配资源,精准匹配新青年董事长张钎介绍,在该公司师资厨房中,汇集着国内群众文化和艺术类专家人才,文化艺术培训师8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32人

在打造临浦镇一镇一品项目——越歌《西施魂》时,柴燕丹就邀请了新青年的舞蹈老师前来帮助编排村民精彩的演出,在成果展演上收获阵阵掌声大家学得投入,老师教得专业,常常忘了下课时间柴燕丹说

除了定期考核外,每年,萧山都会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专业测评,以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估管家公司及管家服务情况,整体服务须达到良好以上才能收到合同尾款2020年,新青年作为管家公司在绩效评估当中被认定为优秀,服务成效达90分以上考核扎实,也是萧山文化管家项目的一大亮点汪春霞介绍

这一整套机制更走出了萧山,为省内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伴随着文化管家项目在杭州市全市推广,更多服务公司参与到这一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当中,根据各区县市不同需求为当地打造个性化服务一份由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包括七大类,数十条小项的《文化管家服务规范》,对项目运行质量进行保驾护航目前,该规范已作为杭州市地方标准发布推广‘文化管家’等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也被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中

乡村大咖放异彩

萧山农村,文化生活面貌正在悄然生变文化管家带着资源下沉,先进的文化理念,丰富的艺术形式随之而来,乡村百姓也能就近享受和城市同等品质的文化服务

以往,很多村民不觉得自己有文化需求汪春霞说,文化管家工作的重点是文化内容供给和队伍建设,当这种专业的文化力量介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之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均衡,村民的文化需求逐渐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参与文化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每年从年初开始,河上镇文化管家孔璐瑶就忙个不停:春节,组织书画社开展书法写新春,福到送万家写春联活动,暑期时,七彩假日学校书画课程丰富孩子们假期生活,小镇剧场等品牌活动办得红火,更是点燃了村民的热情。

与之前的兴致索然不同,如今说起文化活动,河上镇的群众头头是道。这种将越剧与《金粉世家》结合的探索,既是一次大胆且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也让《金粉世家》这个经典IP焕发出新的生命。孔璐瑶记得,在一场小镇剧场活动结束时,一位村民主动找到他询问,这种节目好呀,看着邻居们表演得这么好,我也想参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萧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文化管家项目的带动下,从田间地头走向了舞台,从初学者变成了文艺大咖小到村晚,大到省级舞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乡村文化队伍,有了正规军

说起小品《坚守》,戴村镇尖山下村村民们都很激动《坚守》的原型,正是当地乡贤,赴贵州支教多年的贵州省道德模范,杭州市道德模范杨明在文化管家与区文化总馆,戴村镇文化分馆共同组织协助下,尖山下村村民集体创作了《坚守》不断练,不断演,他们在2019年萧山区首届戏剧小品大赛中获得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并参加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精品节目展演

文化管家的价值,还在于提高了农村文化礼堂等场馆的综合使用效益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杜娟看来,原来有很多文化场所空壳运转,而文化管家则让大量乡村文化场所有了用武之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实实在在实现了高品质

走进新丰村文化礼堂,书画室,图书房,健身房一应俱全,还有装着一整面镜子的练舞房这样一个文化设施齐备的村级文化中心,常有文化管家组织活动,聚集着不少人气

新丰村文化礼堂当下的变化,正成为萧山基层文化场所的常态为推进品质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文化场所延伸2021年,文化管家进百个基层文化场馆被列入萧山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141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并不是管家到过的场馆就算服务覆盖萧山还为此专门制定了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覆盖标准这套标准有8项内容,包括打造品牌文化团队,开展文化培训,创作文艺作品,挖掘特色文化等,文化管家进驻文化场馆后,必须开展并完成其中4项及以上,方视为该场馆达标

改变,还有更广阔的空间伴随着文化管家在全省推广,文化的因子也将更深地渗入乡村肌理,源源不断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让走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更多彩,更动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